因此主动权益类产品很受追捧,例如股票、股票型基金等等,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忽略“固收+”。
如果经济向好,固收+还有配置的必要么?
1、什么是固收,什么是固收+?
要讲清楚固收+,先要了解“固收”。
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》,资产管理计划根据最终投向资产类别不同可以分为:固定收益类、权益类、混合类以及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。
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即是“固收”的全称,是指投资于存款、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产品总资产的80%的产品。
对于固收,很多人会有概念的混淆——固收是不是就意味着“保本保收益”?

答案显然是否定的,固收类产品指预期收益率固定的理财产品,但在实际过程中收益率还是会有一定的波动。
以固收中做得最多的“债券”为例,虽然票面价格和利率都是确定的,只要持有到期,就可以拿到固定的利息,被称为【票息收入】;
但在实际操作中,还会有【资本利得】,因为你不仅可以选择一直持债,还可以选择在二级市场买卖债券,这个价差就是资本利得,而债券的价格是随着市场利率、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波动,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债券型基金的净值是在不断变化的。
不过相对来说,固收类资产相较于权益类(如股票)、金融衍生品(如期货)类资产,收益波动幅度较小,这是显而易见的。
所以固收类资产被用来平滑波动、控制风险,是财富管理的基石。
有了固收的概念,固收+变得非常好理解。
固收类产品要求80%投资于存款、债券等债权类资产,现在要在这个基础上,加一些长期收益可期,但波动可能较大的产品,如可转债、股票、股指期货等等,一般不超过20%。
固收+就像一杯加了小料的奶茶、一碗蛋炒饭,加入一些小料,基础还是“固收”,比如我们熟悉的混合偏债型基金,通常会投资固收(也就是债券)、可转债、股票等,以固收为主。
2、现在的固收+有什么意义?
通常,在经济预期较好的情况下,固收及固收+产品常常就不太容易受到关注。
因为经济预期向好,投资股票这种权益类资产可能能赚更多的钱,当然对稳定性也就没那么高的要求了,求稳的固收+被冷落,这个逻辑也很好理解。

实际上,目前固收+产品还是很受欢迎的,今年已经出现了第一只募集规模超40亿元的“固收+”产品;
去年受股市下跌拖累,不少固收类和固收+产品净值下跌,这就是大家熟悉的银行理财普跌事件,而开春以来,股市逐渐复苏,债市逐渐趋稳,“固收+”基金迎来业绩修复。
根据Wind数据,今年以来,包括二级债基、偏债混合型基金在内的1200多只“固收+”基金中,近95%的产品取得正收益。
另一个角度上来讲,固收+也是我们资产配置的参考方向,股债金现房,是个人资产配置的5个大类,但我们常常很难每个都亲力亲为的去配置,也不必在每个时刻都全部配置,而且每个人风险偏好不同,更要适时调节。
所以从投资的角度上来看,我们可以参考固收及固收+类产品的思路,用大部分的资产来维稳,用一小部分资产增厚收益,或者直接选择一些以固收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,可能是更节省我们精力和资金的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