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花褪残红绿草茵茵,八首优美的暮春古诗词,写尽人生百味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7 08:50:25    


残春曲——唐·白居易禁苑残莺三四声,景迟风慢暮春情。日西无事墙阴下,闲蹋宫花独自行。

这首诗和我们之前赏析过的《直中书省》一样,描写了诗人枯燥无味、百无聊赖的处境和心情,均作于诗人中书舍人任上办公期间。森严的皇宫禁院里,偶尔听到黄莺的啼哭,风景和春风似乎都静止不动,到了暮春时节,一切都慢了下来。太阳落山闲来无事漫步在宫墙树荫下,脚下踏着落花独自一个人行走。

暮春

——唐·杜甫

卧病拥塞在峡中,潇湘洞庭虚映空。

楚天不断四时雨,巫峡常吹千里风。

沙上草阁柳新暗,城边野池莲欲红。

暮春鸳鹭立洲渚,挟子翻飞还一丛。
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巫峡中因病卧床,却依然感受到周围壮丽景色和季节变化的景象。

诗人卧病在床,身处狭窄拥塞的巫峡之中,湖南洞庭湖湖面宽广,水天相映,显得空旷而宁静。楚地的天空总是下着雨,从未间断过,巫峡长年吹着强烈的风,那风似乎可以吹到千里之外。

沙滩上的草阁旁,晚春时节的柳树越发呈现出一种更深的绿色,城外无人打理的莲池里,荷花即将开放骄红欲滴。鸳鸯和鹭鸟站在水中的小洲上,这些水鸟携带着的幼子一起遨游,展现出一丛丛美丽的景象。


暮春归故山草堂

——唐·钱起

谷口春残黄鸟稀,辛夷花尽杏花飞。

始怜幽竹山窗下,不改清阴待我归。


这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记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,抒发了春天大好时光即将逝去所引起的愁绪。


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,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,迎春花早已开过,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。


春去匆匆,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,惹人怜爱,它依旧苍劲葱茏,等待着我的归来。


晚春

——唐·韩愈

草树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斗芳菲。
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


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,此诗创作于公元816年(唐宪宗元和十一年),韩愈年近半百之时。


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,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,竞相吐艳争芳,霎时万紫千红,繁花似锦。可怜杨花榆钱,没有艳丽姿色,只知道随风飘洒,好似片片雪花。


⑤残丝曲——唐·李贺垂杨叶老莺哺儿,残丝欲断黄蜂归。绿鬓年少金钗客,缥粉壶中沉琥珀。花台欲暮春辞去,落花起作回风舞。榆荚相催不知数,沈郎青钱夹城路。李贺幼而能文,贞元末即已有名。当时结伴游春,乃是昌谷的旧俗。李贺见榆荚满路,落花回风,感时光易逝、春去难留,满怀愁思,颇有感触,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。垂杨的绿叶已老,莺鸟在哺育幼雏,柳絮不再吹绵,黄蜂儿已不见踪迹。头发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钗女郎,手执银壶,仍在琥珀美酒中沉溺。花台已经向暮,芳春就要告辞,晚风吹起了落花,正在半空中飞舞。夹城路结满榆荚,似在催游人归去。⑥定风波·暮春漫兴
——宋·辛弃疾
少日春怀似酒浓,插花走马醉千钟。
老去逢春如病酒,唯有,茶瓯香篆小帘栊。卷尽残花风未定,休恨,花开元自要春风。试问春归谁得见?飞燕,来时相遇夕阳中。



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所作。抒发了诗人老来春意索然、迷惘惆怅、聊以自娱等复杂的情感。



少年之时,春天游玩的兴致比那美酒还浓烈,插花、骑马疾驰,醉倒于美酒中。年老之时一到春天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,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,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。


春风把将谢的花全都卷走后还是没有停息。可是我不恨它,因为花儿开放需要春风的吹拂。想问一下,有谁能看见春天归来呢?是那飞来的燕子,在金色的夕阳中与春相遇。


丰乐亭游春·其三——宋·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,长郊草色绿无涯。游人不管春将老,来往亭前踏落花。诗人于公元1046年(庆历六年)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,第二年三月写了《丰乐亭游春》这组诗。本首是其第三首。分享的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描写暮春时节青山红树,白日西沉,萋萋碧草,一望无际的美景,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。红花满树,青山隐隐,白日西沉。广漠的郊野,草色青青一望无垠。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,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。

⑧最高楼·暮春——元·薛昂夫花信紧,二十四番愁。风雨五更头。侵阶苔藓宜罗袜,逗衣梅润试香篝。绿窗闲,人梦觉,鸟声幽。按银筝、学弄相思调。写幽情、恨杀知音少。向何处,说风流。一丝杨柳千丝恨,三分春色二分休。落花中,流水里,两悠悠。暮春时节花期已快过,五更时分窗外小雨仍是淅淅沥沥。石阶上长满苔藓穿着罗袜就可以踩上去,空气潮湿,衣服也只能放在熏笼上。梦醒无事,只听窗外鸟儿啼鸣,倍感清幽。轻抚银筝,慢慢练习相思曲。琴声婉转多情,只可惜无知音聆听。心中的这无限愁绪要到哪里去诉说啊!雨中杨柳飘飘荡荡,残花满地,仿似在告诉我们:已至暮春,春将休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满文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-48